一个幸福的家庭,有哪些好的习惯?
如果你的生活一团糟时,你会怎么想?“我得有点条理。得理清头绪!”也就是说,要形成机制、优先重点或先后顺序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如果你的房间里乱七八糟,你会怎么做?你会分门别类地把东西放在壁橱和衣柜的抽屉里。你要对自己的机制内部加以组织,形成以后的习惯。
如果我们说某个人:“他的头脑很清楚。”我们是什么意思?我们的大致意思是说,他分得清轻重缓急,他的生活是围绕重要的东西展开的。
如上面这样的情景或现象,我们每天都在碰到,每天都在选择,但如何选择,如何形成选择的习惯,是由你的经历、知识、环境、场景等来决定的。例如:炒菜时,如果油锅烧起来了,最好的方式是用锅盖把锅盖好,隔绝氧气,这样的选择或习惯,是基于有这样的知识储备采取的行动,否则,对于起火的油锅,有可能是往里面加水,以为水能灭火,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。
刚读完 史蒂芬·柯维写的《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》,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处理家庭各种事情时遵循的七个习惯,建立机制,有效和高效的解决家庭中的疑难杂症,七个习惯分别是:
习惯一:遵循积极主动
家庭和家庭成员对自己的选择负责,同时拥有选择的自由。选择是基于原则和价值观做出的,而不是依情绪或环境随性而定。他们开发并使用人类独特的四大天赋——自我意识、良知、想象力和独立意志,采用由内而外的方式不断进取。他们不当牺牲品,不做被动反应,也不怨天尤人。
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,爱不止是一种感觉,爱还是一个动词,要用行动去表达,孩子不听话,积极去引导;父母难沟通,主动组织家庭会议,让他们知道你爱他们,然后基于原则和价值做出行动;有误会,积极主动道歉,沟通;碰到经济问题,要是第一,团结面对;家在有爱的基础上,遵循积极主动的习惯,可以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。
习惯二:以始为终
家庭无论大小,都可以通过构想和目标规划勾勒家庭的未来。家庭不能心中无明确目标地过一天算一天,智力创造的最高形式就是婚姻或家庭使命宣言。
如我们面对孩子调皮捣蛋,不是生气指责,而是考虑希望十年后,二十年后,孩子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性格,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了怎么教育自己下一代的经验,会更长期的来调整和指引孩子成长。
习惯三:要事第一
家庭围绕这个人、婚姻和家庭使命宣言中列明的最优先要事运转和行事。家庭有每周家庭时间和定期一对一亲情时间。家庭由目标驱动,而不是由日程表和周围的力量所驱动。
当你面对亲人特别阶段,如老人已时日不长,第一要事肯定是陪伴老人、一起面对,不是加班加点的工作。
习惯四:双赢思维
家庭成员考虑的是互惠互利,鼓励支持和相互尊重。他们想的是相互依赖,是“我们”而不是“我”,他们寻求双赢的协议,不做自私的考虑(如只赢不输),也不希望当烈士(如只输不赢)。
习惯五:知彼解己
家庭成员力求抱着理解他人想法和感觉的意图先聆听,然后再尽量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。通过相互理解,可以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和友爱的关系,会得到有益的反馈。他们不坚持得到反馈,也不强求先被理解。
习惯六:统合综效
家庭成员彰显个人和家庭的力量,互相尊重并重视各自的不同之处,团结的家庭比一盘散沙似的家庭拥有的力量要大得多。他们创造出共同解决问题和抓住一切机会的家庭文化,精心培养关爱、学习和奉献的家庭精神。他们不搞折中(即一加一等于二分之一),也不要仅仅是合作(即一加一等于二),他们谋求的是统合综效(一加一等于三或更多)。
习惯七:不断更新
如果个人和家庭定期检查生活的四个基本需要:身体需要、社会/情感需要、精神需要和智力需要,那家庭生活的效率将会提高。这样有助建立起促进和培养家庭审议精神的传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