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鹏把“霉运”丢在了二季度
作者 | 柴旭晨
(资料图片)
编辑 | 周智宇
小鹏汽车今年的命运可谓是坎坷多变,上半年销量持续震颤,下半年又痛失智驾灵魂人物吴新宙,一度让人觉得这家新势力已岌岌可危。
不过,7月大众突击入股,给小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,结合G6的热销、产能的提升,二季度很可能就是小鹏最后的低谷了。
在8月18日晚的投资者电话会上,小鹏管理层又透露了许多与大众合作的细节,以及前景,令投资者期待。
小鹏从低谷反弹的时刻,正在加速到来。
财报显示,二季度小鹏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至-3.9%,车辆毛利率则跌至-8.6%,均是上市以来的低位。
小鹏方面对此解释称,这主要是由于G3i的存货减值及存货采购承诺亏损,对汽车毛利率产生了4.5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。
据接近小鹏的人士透露,月销仅百余台的小鹏G3系列,有退出市场的打算,相应对供应商的赔付和减值计提使得毛利率承压。这是小鹏主动选择在二季度出清利空,更好地为接下来的反弹做铺垫。
将“霉运”丢在Q2的小鹏,准备轻装上阵。
实际上,小鹏7月份的销量已经明显回升,三季度给出3.9万-4.1万台的销售指引,刨去7月已交付的1.1万台,意味着其8、9月均销量落在1.4万-1.5万辆,何小鹏表示,四季度还要冲刺2万台月销。
其中今年挑大梁的车型,无疑是G6。此外,小鹏计划于今年四季度后期发布一款纯电MPV,明年还将有两款新车上市。
不过,小鹏必须先要解决G6的供应链掣肘问题。
前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曾透露,小鹏 G6 上市1个月订单数超4万台,其中高配 Max 版占比高达 70%。然而7月,G6的累计交付仅为3900台。
简而言之,G6爆单了。有机构分析指出,目前 Max 车型提车周期已经到达 12 周,对比理想全系交付周期为 2-4 周,以及蔚来主力车型全新 ES6 3-4 周的交付周期来说,仍然明显偏慢,面临被对手“截胡”的风险。
何小鹏坦言,“当前最主要的挑战,是Max版本在智能化相关的零部件上准备不够充分”。不过他表示,内部针对G6的交付与产能,已经做了相关准备。
他认为,后续全系车型上马的扶摇架构,将有大量共用件能“一劳永逸”,使得供应链和产能提升更明显。
市场竞争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。近期降价杀到26.9万元的极氪001,已经来到G6最畅销的Max版(27.69万元)市场跑马圈地,而新特斯拉的王牌新款Model 3也上市在即。
顾宏地表示,G6等新车的定价已经考虑到了友商降价的冲击,目前在利润和销量之间,选择了后者。
接下来,小鹏将进一步深探下沉市场,计划将杀手锏的无图XNGP功能拓展到全国50个城市,并将智驾成本砍半下放,以吸引更多15-20万元圈层的车主青睐;同时在渠道方面加速变革,提速扩张二线和低线城市的市场份额。
在自身业务蓄力冲击的同时,小鹏接到了大众的橄榄枝,开启了技术输出之旅。
7月26日,大众官宣与小鹏技术合作,并向其投资7亿美元获以得4.99%的股份。何小鹏表示,双方首批将开发两款B级纯电车,计划在 2026 年启动生产。
8月18日晚,在小鹏汽车二季度业绩会上,董事长何小鹏宣布,要将其最核心的智驾功能下放至15万元级别产品。要知道这一价格段的车型,此前未从出现在小鹏的产品规划序列中,难免令人浮想联翩。
知情人士称,这是小鹏在财报会上放的风声,或将与大众(或其他品牌)的合作有关,具体细节可能会在成都车展期间公布。
由于小鹏在合作中扮演的角色类似技术平台公司,属于高毛利商业模式,资本市场也认可这场“联姻”会给小鹏带来切实的好处,有望产生更多收入和利润,改善财务状况。
有机构投资者向华尔街见闻透露,明后年小鹏就会有协议约定的技术服务费收入,待2026年正式车型量产后,收益将与车型销量呈正相关。
美银证券分析师 Ming Hsun Lee认为,通过更大规模的采购以及与大众共享供应链,小鹏能更好地管理成本。同时,随着来自大众的更多现金以及与大众共同开发的更多产品,预计小鹏将在2025年实现盈利和正自由现金流。
小鹏似乎更为乐观。投资者电话会上,小鹏汽车副董事长、联席总裁顾宏地称,“2024年我们会达到季度现金流的正值,并有信心到2025年实现整个公司收支平衡”。
资本市场已经率先给出反应。自大众宣布入股小鹏后,小鹏股价急速飙升,并在7月31日触及96.3港元/股的年内高位,随后虽有回落,但目前仍坚守在65港元的位置。要知道,年初小鹏股价曾一路滑落至30港元左右的历史低点。
而在与大众合作在迈出第一步后,小鹏还有继续扩大朋友圈的意愿。
小鹏投融资副总裁张晓枫就表示,“与大众的合作仅仅是一个开端,未来希望有更多此类合作机会,创造更大价值”。有行业分析人士向华尔街见闻透露,小鹏正在全球范围与有意愿合作的主机厂洽谈沟通。
显然,小鹏横下心来要发力翻越销量这座大山,产品、技术、市场、渠道方面都在发力。
借势大众后的小鹏能否赢回一局,就看下半年了。